第1199章 山中阻击-《抗战之还我河山》


    第(2/3)页

    换句话说,如果想扼守住一条可以走人的沟壑,只要守住沟壑两侧相距并不远的山头制高点即可。

    如果只有一条道自然好说,别说独立团一营几百号人,就是一个步兵连,缺乏重炮火器的日军想打通道路逃窜,没有几个小时付出数倍于守军的伤亡,再怎么拼命也是不可能的。

    可是,这里的山势已经注定了,日军可选择逃窜的沟壑有很多条,最少,也有五六条。

    这样的话,一营只能分兵。不过,也不能盲目分兵,否则让日军抓住弱点将一营分割包围并且来个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那还把一场拥有冒险和足够勇气的阻击战变成了送肉入虎口的笑话了。

    在亲自率队的叶子飞的分配下,以步兵连为单位,三个步兵连分别划分三个呈现品字的防区,每个步兵连之间的火力可以互相提供支援,想打其中一处阵地,日军就会遭到最少两处山头阵地的火力打击。而且,各连阵地设置也是有讲究的。

    比如,一连在最中间突前的两座山头上建立阵地,山头上各驻扎一个步兵排,另外一个步兵排则配合提供火力支援的火力排在三百米外的后方山头建立阵地,这样足以保证火力排的重机枪和60迫给他们侧翼和后翼提供火力掩护。而且,因为60迫的射程高达1500米,完全可以覆盖大半个战场区域,不管是通过迫不得已的旗语还是说不定能有点儿信号可以用的单兵无线通话器,部署在所有作战区域的60迫还可以集中起来对战场上某一处覆盖炮击。

    如果日军真的敢破釜沉舟集中兵力对付其中的一个点,那他们恐怕也会面临最少16门60迫的集火炮击。虽然每门炮因为要急行军只带了10发炮弹再无先前那般富裕,不过,日军,也没以前那般强势了不是?就这破地方,他们能抬着重机枪走过来就算他们狠,就更别说沉重的山炮步兵炮了。

    各步兵连步兵排根据营部开会划分的战斗区域还在紧张的构筑工事,旧关那边的炮声就炸响了,声音之隆,十数里可闻。营部的命令也迅速下来了,日军阵地正在被炮轰,不出意外的话,日军很快就会逃窜。本来只是百分之五十会和日军接触的战斗已经高达百分之八十。

    山林距离公路大约有四里路,不算远,但却也不近,两公里的山路背着近十公斤的枪械弹药及各类装备走进来,没个三四十分钟是想也别想。加上从四五里外的旧关日军阵地跑过来,最多,还有一个小时,日军就要来了。

    官兵们干得自然更起劲了,不光是知道即将要全线反攻士气更旺,更重要的是,马上就是一场血战,工事修得越结实,活着的机会就越大。谁也不想在如此重要的一战中死去。倒不是特别怕死,而是,都想活着去品尝胜利后的喜悦。更何况刘团座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活下来,才能杀更多的鬼子,轻言死亡,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不负责任。

    独立团的官兵,可以比很多人不怕死,但亦比很多人要“怕死”。

    说是修工事,其实不过是把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的四个麻袋装上土垒起来。这麻袋可也是独立团官兵们每人所随身携带的必要之物,和弹药一样,每次战后都会迅速补充,就和每个人必备的单兵工兵铲绑在一起。

    可不要小看沙袋的作用,大半麻袋的土,基本上就能抵挡日式重机枪7.7毫米子弹的穿透,日军掷弹筒的榴弹只要不是准确的炸到沙袋后面,弹片和冲击波基本也对后面藏着的人造成不了致命的伤害,几次大战下来,这看似不起眼的沙袋可是救了不少士兵的小命。

    步兵三班的三个人在班长老猴子的带领下也在拼命垒沙包,不过,不是在步兵连的主阵地上,而是游离在主阵地之外三里路的一处孤山上。。

    老猴子选择的这座孤山,山势比其他山头都陡峭,光是爬上去都费劲,但山够高,基本能看清周围七八里的区域。做为观察点,室最合适不过,而且山顶上怪石林立,如果敌人仅是靠枪射击的话,这里的环境是最利于防守不过。而且,离开这座山400米,基本都是悬崖峭壁,都是绝路。

    换句话说,整个独立团步兵一营布置的长达1000米的阻击防线,到此也就为止了,日军大部队若是想通过这里进入山区,只有打,要不然就只能变身成猴子从峭壁上爬过去。

    不过,山势崎岖就注定了这里不利于人类通行,只要不是太傻叉,一般不会从满是石头都不能落脚的山谷中通过。要不然一营也不会放弃这里做为阵地,日军选择从这里通过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了。

    当然了,做为负责给主阵地提供侦察信息的地点,这里也不应该是阻击阵地,只是为了安全起见,步兵三班的三个人还是干起了自己步兵的老本行,挖着山顶贫瘠的土,在适合的位置布置阻击阵地。若是有日军跑到这边,他们三个人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小鬼子溜进山里逃出生天。

    熊二虽帮不上大忙,两条前腿拼命拨拉,倒也拨拉了小半袋子泥土。熊四那可是好帮手,四个伸出利爪的熊掌比军工铲都好用,要知道这位可是连藏在竹根下的竹鼠都能刨出来大快朵颐的主。有这两个家伙的帮忙,哪怕是老猴子还吊着个膀子只有一只手,四处垒的十二个沙袋可也比其他部队来得更快一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