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啊什么啊,你来!” 朱祁镇顺手又抄起一份奏疏,打开一看,还是问安的,直接扔了过去,“从今以后,但凡是问安的奏疏,都由司礼监来回复!” “这个……” “怎么,你有问题?” 怀恩直接跪下来,弱弱道:“太祖皇帝遗训,后宫和宦官不得干政,奴婢不敢啊!” 朱祁镇皱眉道:“让你回个问安的话,这算干什么政了?” 怀恩连连叩拜,激动地说道:“奴婢多谢皇上信任,一定用心做事!” “不过是回复些客套话罢了。” 朱祁镇又打开一份奏疏,见是叙事的,这才有心思看下去,一边说道:“内阁再有奏疏送来,你先帮朕筛选一遍,凡是问安的,你来回复就是。” 毕竟只是问个好,无关紧要,干脆交给怀恩得了。 以后在这宫中,也要做到物尽其用,这么多宦官,不乏识文断字之辈,每天端茶倒水伺候人,实在是浪费。 朱祁镇坐了一上午,腰酸背疼,也就才批了不到一百本。 怀恩则卖力地将所有问安奏疏挑出来,大致有半数。 这样算下来,还有大约三百多本没有批。 看着依旧堆积如山的奏疏,朱祁镇心中暗暗盘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啊! 想当初,朱元章当皇帝的时候,每天三点多就得起来,洗漱吃饭后,开始早朝,下了朝,便开始批阅奏疏,处理各种事务。 特别是废除中书省之后,大明再无丞相,所有大小事务,都是皇帝一把抓。 据说老朱同志的勤奋程度,能卷死各种劳模,除了吃饭,就是工作,每天休息不到三个时辰。 试想一下,让你每天睡眠六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加班,是什么样的感觉? 都说皇帝是大明最大的地主老财,可是,大家都还在睡觉,人家已经起床干活了。 大家都已经睡了,人家还在干活。 这种生活,怕是地主老财家的长工见了,都要自愧不如吧! 就连堪称铁人的永乐皇帝朱棣,都忍受不了这样加班,但是,废除中书省是老爹的意思,他又不敢恢复,再加上他还要忙着南征北战,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皇帝的秘书团——内阁应运而生。 相比于中书省所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内阁成立以后,只掌有议政权,而决策权仍牢牢把持在皇帝手中,行政权则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朱棣的构想中,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权力机构。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到了仁宣时期,以三杨为首的阁臣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 自此,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 到了正统皇帝朱祁镇继位,三杨作为辅政大臣,带领整个文臣集团开始崛起,按照历史,在成化、弘治年间,内阁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代表。 然而,自土木堡一战,另一个朱祁镇的到来,打乱了这一切。 短短两年来,文臣被打压惨重,整个朝廷几乎大换血。 特别是新政实施之后,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他们有的甚至不是读书人,只是某些技艺高超的匠人。 如此一来,以前的文臣集团算是彻底崩盘。 朱祁镇思来想去,让自己坐在这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批奏疏,时间久了也不是个办法,且不说累不累的问题,蒸汽机以及其他很多新型科技的实验作坊都离不开自己,须得想个两全之策。 比如说……扩充内阁? 保留皇权,将大部分决议权下放到内阁,改造成内阁议会制,是不是就可以减轻皇帝的工作负担? 但是,如何保证内阁议会的权力一直处于皇权的掌控下,就成了新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曹鼐和张益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况且原来的文臣集团已经瓦解,就算他们有想法,身后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 于谦就不用说了,完全不需要担心。 接下来的话,再选三到四个人入阁,组成一个六到七人的议会,干脆把小老弟朱祁玉也放进去,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 然后定下规矩,这个总理大臣只能由藩王来担任。 毕竟都是朱家的子孙,维护自己家的江山也能更卖力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