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模块化设计-《四合院:芯生年代》
第(1/3)页
赵烨安排完了光刻机的事情,然后再次投入到了处理器核心功能的设计上来。
对于这个东西,慈教授他们三位教授这段时间可是没少补课。
不单单是他们三个,在他们的身后,是一个数目庞大的支援团队。说白了,他们三个只是协调和组织的工作,当然对于对于整个设计的规划和主导。
两个学校的电气, 电子,数学院系的很多优秀的学生和教授,都在为这个设计努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赵烨听着这样的汇总,简直热血澎湃。他跟三位教授,在一起用了五六天的时间,规划出了整个处理器的架构和基本的逻辑设计。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根据不同的指令集设定, 研究不同的数学模型, 再把这些数学模型,还原成为电路的设计。
争取用最简洁的数学模型和电路,实现赵烨他们提出来的设想方案。
时间紧,任务重,三位教授再跟赵烨完成了初步的工作后,同样离开了这里,去往学校组织这个集成电路设计的大会战。
赵烨解决了这块的事情,紧接着就投入到其他的工作中去了,在这个项目里,他就像一个救火队员一样,那个环节遇到了问题,他都要插一脚。这也没办法,能者多劳嘛。
况且别人都是第一次搞这样的东西,赵烨是总设计者,又有成功经验, 大家也下意识的把一些难题堆到他这里来。
主管输入和编码那边遇到了问题,赵烨就让他们不要自己关起门来搞, 而是尽可能的发动大学的文学系老师和学生, 来做更多的重复性的工作。
比如字形库的编码工作,完全就是给上百学生发放一种,印着十乘十方格的稿纸,然后让他们用铅笔在格子里涂上色,组成一个一个的汉字。
每人负责几百个这样的字形设计,做完了还要相互的检查和修改,争取把字形设计的更加合理。
基本的常用字也是这样的模式,让文学系的师生,把汉字进行分类,常用字的编码靠前,一级一级的进行分类编码。
输入的键盘也找人做出模型,一点点的去研究布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