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门上铆钉斑驳,院子里许多陈设皆已陈旧。可以说,刘三吾确实是一个两袖清风的儒士清官。 此时,这间刘府不大且陈旧的院子里,却是聚拢了许多身穿官袍的官员。因为人数多达十余人,甚至显得院子有些拥挤。 这些人大都眉头紧皱,长吁短叹。 “刘师,这……此事接下来该当如何,您该拿个主意啊!” “是啊。恩科之后又开恩科,陛下这不是……这不是胡闹嘛?” “而且要开民智……小民素多奸猾,若识了字,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事端!” “启民智,则民难制……我大明而今一派昌盛之景,真不知陛下为何会突然想出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若真的开启民智,恐怕我大明日后,就要江河日下了。” 比起士子们只关心恩科和自己的功名,已经成为士大夫的他们,明显对朱标所说的“开启民智”更加关心。 他们是统治阶级,是这个庞大帝国统治者群体和既得利益群体之中的一员。在他们看来,要想使得这个帝国数量庞大的百姓能够长治久安,培养他们的“顺从”是第一要务。 逆来顺受的百姓,才是最好的百姓。百姓们只会知道周围十里范围以内的事,他们一生的行动范围,大多也不会超过十里。这样的百姓是最好钳制的,因为他们连反抗的方法也不懂得。即便遭遇了什么事故,他们往往也只有一种处理方式,那就是“忍”。 识了字,知道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百姓们的心气自然也就会高起来。这样,遇到了不满意的事情会想着闹事,遇到了空子漏洞就会想办法偷奸耍滑,遇到了不公他们甚至会学先人起义……他们会学到许多反抗官员的办法,这样的百姓是不好钳制的。 只有愚昧的百姓,才最容易统治,最符合统治阶级的喜好。商鞅之所以能够强秦,其核心只在两句:“国富而贫治,民愚则易治。”对这两句话其实很多读书人是奉为圭臬的。 但现在,皇帝居然想开启民智……明明皇帝才是最大的统治阶级,所有人都是愚民才最符合皇帝的利益,但这个皇帝却想要开民智…… 他们甚至想说,“大明药丸”,但终究还是没敢真正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 “唉。”作为这些官员之中最年老德昭者,在宋濂离开应天之后,应天府最有实力的大儒,刘三吾对“维护圣道”,是有自己的自觉在的。 他觉得朱标想要开启民智,是违背了圣人之言,是弃老祖宗的千年教诲于不顾。 这件事在他心里,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南北士子争执之事,变成了动摇国祚道统的大事了。 “陛下……早年间亦是勤奋好学,颇有仁主之相,怎么如今,竟是变成了这副模样。”刘三吾摇头叹息。“莫不是有奸臣向陛下进了谗言。” 刘三吾深深皱眉,脸上闪烁着忧国忧民的神色。看到一位年轻人正在角落里沉思,遂向他问道:“维喆,观你神色,莫不是有什么想法?” 维喆,是户部右侍郎夏原吉的字。夏原吉做事稳妥,政绩斐然,已经是年轻一代里如魁首一般的人物。 刘三吾是新学大儒,而夏原吉则是出自五皇子朱肃任教时候的国子监,是根正苗红的新学门下,因此与刘三吾素来颇有私交。刘三吾知道夏原吉的才学能耐,故而此时问话,其实也带着几分讨教之意。 “刘公……我只是在想……”夏原吉斟酌着用词,“开启民智,当真便全是弊端么?” “我辈幼时,也曾有目不识丁的时候。是读了书,知晓了道理之后,方才为己立志,方才为国效力。” “既然我等读了书,能够明白道理,为何就一定要觉得,百姓们读了书,就一定会作奸犯科?” “我在国子监时,便曾听五殿下说过:‘人才是国家兴盛的基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开启民智,这也就意味着,华夏将会涌现出源源不断的人才,推动着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不断的进步。” “为何就一定要以为,开启民智,反而会使得民不聊生?反而会使得天下大乱呢?” “……”夏原吉的话,使得这个略显拥挤的小院里陷入了一番诡异的沉默,刘三吾眼神震惊的看着夏原吉,道:“维喆,莫非,你是支持陛下开启民智的?” “我觉得陛下所言确有道理。”夏原吉点点头。“从古至今,天下或有盛世,不过也只是数十年光阴便止。” “陛下想要开启民智,或许这是一条能使我华夏永远强盛的崭新道路……” “愚昧!”刘三吾陡然变了脸色,怒斥道:“你不过看见了表象,如何敢就此断言!” 第(2/3)页